烏桕平生老染工
錯將鐵皂作猩紅
植物染,亦稱草木染,是從天然植物、草藥、花卉等材料中萃取色素為織物著色的方式。
這個詞最早由日本學者山崎斌於1930年在資生堂美術展覽館的「草木染信濃土布復興展覽會」上提出。
植物染的色彩取自萬物,溫和清新,健康安全,以時間沉澱顏色。
∧紮染常用的板藍根,黃染使用的艾草,還具有抗菌消毒的天然藥理作用。
現代化學染料占據大片江山,雖顏色鮮亮持久,但對人體健康的傷害和自然環境的污染也隨之凸顯。
衣物與肌膚相親,傳統染色技藝斷層與逐漸消失,僅存於偏遠的少數民族聚集區。
隨著人們對環保的重視和自身的關註,生活方式的變化讓更多人更註重材料本身的天然和對自然資源永續利用的改變,
從植物本色中尋找到與自然的溝通方式。
不同於民族風紮染、蠟染的紛繁圖案和絢麗顏色,草木染其實有著最純粹樸實的一面。
烏桕,是我國特有的樹種。
歷經濃霜後的烏桕是攝影師鏡頭下最詩意和熱烈的一抹秋色,葉片由綠轉至金黃火紅,
在素凈的秋日天空下繪出一幅層次分明的鮮艷油畫。
「烏桕平生老染工」所言,不僅是形容其染盡深秋紅葉色,
其實他還是低調的草木染工匠,在植物染中擔任黑色染工之任。
“烏”是因烏鴉喜食其籽而得名,
而“桕”是因其木老則根下黑爛成桕,用“黑”來為植物命名的烏桕,
以《本草綱目》所記,葉中含植物單寧,葉片和鐵化合物媒染後,
淺染可產生灰色的色相,深染後即可得到黑色的色相,
以有機棉或傳統土布浸染,黑色的樸拙自然带着不完美的色彩層次,
在粗獷中透露出平淡的真實和原始的美感。
初經水洗的烏桕染布,會略有褪色,而著衣越久,衣物愈發柔軟,
顏色也會印上歲月漂洗的痕跡,冷酷的黑色竟也變得溫柔起來。
設計師們尋求傳統工藝美術與現代設計的有機結合,讓我們離自然,又近了一點。
人間草木終有情,樸術倡導返璞歸真的穿衣哲學,傳統色彩的蘇醒,
并用時間發酵,在繁雜手工藝的打磨下,去等待一米布料的重生。
部分图片源自网络,侵权请联系删除